古法琉璃是琉璃的種類之一,亦稱“琉璃”。采用“琉璃石”加入“琉璃母”燒制而成。是在1400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,常見種類有手工琉璃、脫蠟琉璃等,其色彩流云漓彩、美輪美奐;其品質晶瑩剔透、光彩奪目。
古法琉璃特征識別:
1、色澤: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,但全部以純色為主,混合后會爆裂或者混濁。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,且通透如故。
2、密度: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于玻璃,略高于水晶,且手感滑潤。
3、聲音: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。
4、透明度:界于玻璃和水晶之間,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。
5、保存時間:無限期,從材質角度看,古法琉璃永不變色,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,剔透如故。
古法琉璃與玻璃的區別:
首先從外觀上,玻璃是一種透明物體,而琉璃是半透明物體似透非透;沒有玻璃那么明亮,但正因為這一點,使琉璃承載了厚重的文化,成為文化產品。
從燒造工藝上來講,兩種類型的燒制溫度不一樣,琉璃是1500度,而玻璃是在1000度;而且,在琉璃原料煅燒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氣泡成為其鮮明特點。在琉璃愛好者的眼里,琉璃是有生命的,這些氣泡正說明了琉璃在呼吸。這些氣泡也使得琉璃更具表現力,在燈光的照射下能發出炫目的光彩。
琉璃與玻璃相較于顏色來說,琉璃顏色更加豐富,雖然玻璃可以有不同的顏色,但全部以純色為主,混合后會爆裂或者混濁;而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,且通透如故,流動性鮮明,七彩璀璨。
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于玻璃,且手感滑潤;輕輕敲擊會有金屬之音;而玻璃的聲音相對比較沉悶。
最后,琉璃的制作非常費時費工,其制作成本遠高于玻璃。琉璃的制作被形容為“火里來、水里去”,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,主要依靠手工制作。即便是熟練技師,成功也要憑運氣。僅出爐一項,成品率就只有70%。而且古法琉璃還不可回收。在制作過程中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,十幾天、幾十道工序就前功盡棄了。